6月21-23日,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数学专业委员会指导下,由华东六省高等学校数学教学研究会主办,我校数学与统计学院、教务处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共同承办的“2024年大学数学教学改革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在我校举办。教发评中心主任王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王尧、江苏省高等学校数学教学研究会理事长、东南大学王栓宏,江苏省高等学校数学教学研究会原理事长、东南大学管平,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刘喜兰,以及来自全国75所高校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和教师代表参会。
开幕式由数统院执行院长刘文军主持。王骥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历史及近年来的发展成就。王尧在致辞中表示,数学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当前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不断变化,必须切实推进数学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助力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王栓宏在致辞中强调,研讨会的举办为高校数学教师的交流搭建了桥梁,能促进高校数学教学的交流与合作,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刘喜兰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我校数统院近年来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特色工作,并对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如何与学校的优势结合提出了宝贵建议。刘文军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院发展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学院将在华东六省高等学校数学教学研究会指导下,加强与各兄弟院校的密切合作,为大学数学教学改革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次研讨会安排了6场特邀报告。江苏省高等学校数学教学研究会理事长王栓宏教授以“东南大学教学六环节管理制度”为题,以近世代数为案例,阐释了大学数学课教师如何提升教学能力,如何拓宽课程深度,以及加强课程的过程性管理。
中国高教学会教育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王尧教授以“做好课程思政,提升‘两性一度’”为题,围绕课程思政“何位,何谓,何维,何畏,何为”五个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提出做好课程思政要推进“四个提升”,并介绍了如何挖掘思政元素、恰当融入教学过程的案例。
江苏省高等学校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江苏大学卢殿臣教授以“多学位连通、个性化培养,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新路径”为题,介绍了江苏大学与美国阿卡迪亚大学合作举办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的经验和思考。
江苏省高等学校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扬州大学刘金林教授以“重师德、厚基础、强技能、善创新——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情况介绍”为题,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扬州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多年来的建设与发展情况。
江苏省高等学校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骈俊生教授以“高等数学‘国优’‘国规’教材创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为题,分享了高等数学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历程,以及依托教材进行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教学效果。
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科技大学储继迅教授以“《微积分》课程的教学创新设计”为题,介绍了北京科技大学微积分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教学创新举措及成果;以“不定积分换元法”教学内容为例,展示了如何引入问题、安排教学任务以及设置教学环节等具体实施过程。
本次研讨会还安排了17场专题报告,来自河海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陆军工程大学、宁波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滁州学院、巢湖学院和我校等高校的教师围绕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大学数学教学研究与实践、课程思政、新形态教材建设等主题展开深度研讨和交流。
本次研讨会内容丰富,为广大高校数学教师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也对我校进一步推进数学类专业高质量人才培养与大学数学公共课教学创新改革起到积极促进作用。